聚焦学案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忻州十中举办学科教研论坛
2024年01月11日 13:26:43 来源:忻州市第十中学宣传中心 访问量:747次
作者:教科研中心
忻州十中网讯 1月9日,忻州十中教科研中心举办了本学期第二轮学科教研论坛。本次论坛以“聚焦学案设计,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历史五个学科的学科组长和教研组长围绕主题进行了首场交流分享。
曹建峰老师立足于高三年级具体学情,从“整体把握”、“学情分析”、“情境任务”三个方面,针对学案的内容设计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整体的指导思想是既要统筹兼顾,又能使用有效。
谢文瑾老师先以“学案的概念和实质”、“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和“设计编写学案的目标和要求”为理论依据,具体以《赤壁赋》为例,探讨并分享了课前、课中、课后学案的构成要素及相应的基本模式。
石艳艳老师围绕总—分—总、晨读—预学—研学—晚练两条线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她认为要根据单元学习资源对单元学习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找准角度进行单元通学。石艳艳老师还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为例,针对编制导学案过程中的四个环节中的细目分类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解读。
校长温高明全程参加了语文学科教研论坛,并就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同老师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温校长指出,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大家在编制和使用学案过程中要以“深入研究,逐渐完善,形成共识”为主要目标,以“层次化教学”为主要依据,以循序渐进为主要原则。要做到动态调整预习案,重点解决研讨案,合理利用训练案,待熟悉学案模式后,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编写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的学案。

郭东芳老师展示分享了高一年级的讨论成果: 结合我校学生学情,以英语学科素养为核心,以大单元教学为基础,全面整合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既具有英语学科特色,又具有实操性的学案模式即以四个大课时为主的学案主体,分别是词汇,阅读,语法,写作。
郑美芳老师展示分享了高二年级导学案的模板以及内容的制定。她以选择性必修一Unit4的Developing Ideas为例,从阅读,语法,写作入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介绍,对四种学案(自主预习案,展示交流案,拓展训练案,检测训练案)的制定目的,使用方法,预测效果进行了交流。
王玥老师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单元最重要的文本阅读部分为载体,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案模式。课前部分以词汇,短语,课文热身三部分组成,课中部分紧扣高考命题原则,设计了导入,文章主旨,结构,细节方面的问题,最后上升到拓展展示总结。课后部分以练习题为主。整体设计体现自主预习,展示交流,拓展训练和检查落实的设计原则和总分总的设计结构。在分享交流讨论过程中全体英语老师达成共识:要结合三个年级的学案特点,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最后制定出较为满意的学案定稿,争取在以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英语学科继续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申育和老师以《库仑定律》为例,交流了物理学案的各个组成板块及作用。学案设计为五个板块:学习目标是方向,知识梳理是基础,典例分析是示范,巩固练习是落实,问题反馈是解惑。最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训练提升”的高效课堂。
郝靖林老师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为例,分享了预习学案的构成。包括:学习目标,使用说明,知识构建,问题探究。在问题探究方面通过常规的基础情境,一题多问,由易到难,分步引导,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
岑建平老师以《4.6 超重和失重》学案为例,介绍了学案模版,提到了学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学生探究环节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既可以完成对基本内容的掌握,又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全校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大家群策群力,最后确定物理学案模板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学习目标、知识梳理、典例分析、课堂练习和限时训练。

李晓春老师将学案分为课前自学案、课内探究案、课后拓展案三部分。课前自学案要鼓励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多记忆多思考。课内探究案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探究关键问题,前后知识的联系点,真正体现本节核心价值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关键的方法技巧。课后拓展案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拓展和评价。
岳巧玲老师认为,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采用大单元教学案、分课时教学案和单元检测案等形式相结合来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能有效的参与到讲、学、练的活动中,每个版块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这样学案既能帮助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又能便于学生理解和使用。
李敏老师将生物学案设计为课前预习案、探究交流案、随堂练习案、巩固检测案四部分。她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为例,重点提出课前预习案包含学习目标引领、知识梳理的层次性、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三个环节;探究交流案是关键,设计要简而明,且符合教师的教学设计,重在解决难点、疑点,进行知识拓展及构建知识网络。
党总支书记王世民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学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前把大部分知识自行掌握,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老师根据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实现精讲。他强调,通过今天的论坛,老师们对学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明确了制定学案的思路和学案的基本框架,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冬平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课为例,分享了高一年级导学案的预设方案,他强调内容编写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1、2,注重基础。
张俊琦老师从导学案基本组成的几个层面,运用具体的事例宏观介绍了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的要求和注意问题。
常川海老师针对高三备考,以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及第一课为例设计了复习导学案,内容全面,重点详细,凸显服务高考、重在培能提质。历史老师们在分享讨论的过程中一致认为,导学案作为一种手段和途径是服务于教师的引导教学和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一个完整导学案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还要有教师的预设引导、答疑释难、检测评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每节课的课堂实际,选择其中的全部或局部来循序渐进地达成培养目标。
副校长高培仁全程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和大家进行了深刻交流。他强调,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去认真实践,发挥好它作为教学手段的应用功能,让学生有章法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学水平。

审阅:高培仁
编辑:闫云章
贾世民
供稿:教科研中心
摄影:贾世民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编辑:贾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