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第十中学网讯:5月10日下午,我校地理学科教研论坛在听评课室举行。论坛由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张俊明主持,全体地理老师参加,副校长高培仁出席。
常静秋、肖雁两位老师就学科素养与高考能力的一些思考和教学方法做了精彩的分享。
高一年级常静秋老师以《学科素养、高考改革与地理教学》为题,和大家交流了关于高考题在高中教学中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深度与广度如何把握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发言内容分为五部分:什么是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科素养的终极目标、教材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特点、高考题在教学中“指挥棒”与“素材”的作用、教学中如何应用高考题。常老师认为,高考题不应该到高三时才给学生做,应从高一、高二时就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做,逐渐培养学生的读题、思考、答题、组织语言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要提前做好整个三年的基本教学计划,一切围绕高考题做题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三年级肖雁老师主讲的题目是《从主观题解题思路中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肖老师以2021年乙卷37题“圩田”为例,分析归纳了答题的思维过程、答案的组织过程;并从这道题发散开,总结了主观题的审答流程。肖老师指出,主观题答题能力的培养要从高一开始抓起,构建有效的习题课。课堂教学要有具体目的,要有针对性;有效的课堂应该做到三点:学生自己能梳理并学会的不讲、学生有疑问并需要拓展的知识要深讲细讲、每节课都要有具体可检测可落实的目标——必记知识、必练题、题型归类、思维建模。如何将高考题应用到高一课堂中,要对高考题做归类和分层,不同的层次对应不同阶段的学生。
肖老师最后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交流:其一,以落实具体知识和具体能力的课堂怎么上? 其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习怎么上?其三,有效的教研活动究竟是怎么样的?老师们围绕肖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平时一些教学中的心得做了交流。
李彪老师谈了厘清高考题中常见概念的重要性;赵美平老师对主观题题干中的指令动词如“指出”、“分析”、“说明”等如何理解和应答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焦靖珂老师讲了自己高考评卷的一些感悟,如主观题答题要注意逻辑严密、因果明确。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融洽,既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有会心的大笑。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对教学的一些看法和感悟。高培仁副校长对大家的讨论适时进行点评和指导,不时将研讨的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最后,高培仁副校长对本次地理教学论坛作了总结发言,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后续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地理学科教研的方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