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十中为持续推进“青蓝工程”,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学校教科研中心组织了第四届“新星奖”课堂教学大赛,于5月6日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赛课采用同课异构形式,参赛教师在结对师傅指导下,与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形成学案,并经教研组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再由参赛教师结合教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展现个人教学特色。目前已有9位教师呈现精彩课堂,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赛课现场 精彩纷呈
语文学科授课题目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四位教师课堂教学各有亮点。李玲老师以林冲自述视频导入,分析风雪环境、细节和伏笔,探究小说逻辑严密性,还结合高考试题落实知识点。
闫晓旭老师以林冲性格转变为切入点,设置“林冲雪地杀人案”教学情境,通过文本细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林冲从“忍”到“狠”的过程,得出“官逼民反”的主题思想。
徐嘉雪老师以单元学习任务为引领,聚焦小说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引导学生体会写法技巧,理解人物行动合理性。
刘茹霞老师围绕“何谓英雄本色”展开探究,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伏笔、探究原因、对比品质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林冲人物的复杂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物理学科的授课题目为《动能和动能定理》。陈柯潭老师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动能定义和相关因素,推导动能表达式,讲解动能性质,整节课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杨芯菲老师从生活实例引入动能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得动能定量表达式和动能定理表达式,强调动能标量性及功能因果关系。
赵欣宇老师通过情景设计推导动能表达式,设计“筷子插米”创新实验,将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融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王友老师复习旧知,用类比探究方法推导动能定理公式,让学生动手验证,确保教学实效性。
常香老师以视频导入,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动能大小影响因素,对比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解题区别,还播放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视频,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点评研讨 共同成长
语文学科在二楼会议室、物理学科在热光源实验室分别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校党总支王世民书记、评委老师和同学科教师参加了研讨。
语文学科中,李玲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文本分析和逻辑感悟能力,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闫晓旭老师课堂内容丰富,思辨性强,情境新颖,学生参与度高;徐嘉雪老师自如运用学案教学,逻辑清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刘茹霞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学科中,陈柯潭老师教学重难点突出,思路明晰,设问有启发性,教学效果良好;杨芯菲老师课堂视频贴近生活,讲解条理清晰,环节完整;赵欣宇老师实验设计新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王友老师课堂目标明确,注重问题引领;常香老师注重学生思维培养,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此次“新星奖”课堂教学大赛采用抽签方式安排出参赛老师的讲课顺序和授课班级,共有10个学科的39位老师参赛,预计5月20日结束,届时将对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进行表彰奖励。让我们共同期待后续参赛教师精彩表现。
审阅:王世民
编辑:贾晓东
贾世民
供稿:教科研中心
摄影:贾世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