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年级动态 > 如何把选修课上得精彩

如何把选修课上得精彩

2009年10月11日 09:50:20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田家炳中学 访问量:1511

我看选修课

目前,选修课处境略有尴尬处:从定位上看,由于有制度保障,在语文教学中据有一席之地;从地位上看,却好似“鸡肋”,弃取皆难。现实中人们时刻盯着高考,选还是不选,选多选少,选谁不选谁,各人自打小算盘。这除了功利思想在背后做指挥外,缺少开放自由的课程文化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对于选修课,态度上:全选全修,固然积极,但容易冲淡主题,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不大现实;任选任修,散漫随意,亦不可取;选而不休,消极应付,实不可为;不选不休,怠惰僵死,绝不可做;只有精选活修,或为可取。“精选”者,“放开眼光,自己来拿”;“活修”者,不法常可,依形据势,因时而化。

方式方法上:选课方式贵在师生互动,提倡共选,力求学生自选,力戒教师包办;修习方式贵在学生自修,提倡同伴互助,力求教师引领,力戒以讲代修。

评价方式上:以灵活丰富为要。不拘成法,不蹈旧套。一方面教师便于操作,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建立以“兴趣、收获、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

效能功用上:为形成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增长点,切实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应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追求——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培养自信,涵养心性,健全人格,发展思想。让选修课成为师生共同的需要、生活、自觉和享受。以下举教学实例说明之。(以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韩非子〉选读》第2章中的一篇课文为例

 

课程纲要

《〈韩非子〉选读》第2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属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200611月第2版,20077月第1次印刷)中第七单元,是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章。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源流,《先秦诸子选读》的选文以《论语》《孟子》为重点,《韩非子》所占比例不足全书的1/14,而《韩非子》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都非常厚重。本课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韩非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思想传统的形成、演变的了解。这对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同样大有裨益。

本章为文言选读材料,材料的阅读难度也比较大。按照教材要求,选读材料“不必精研细读,学生能基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基于上述考虑,本章将定位为自学自修章节,课前提出了分级自修要求,设计用一节课进行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组织课堂并适当点评,学生用交流探究法展示自修成果。自修要求如下:

初级:读懂文意,了解故事梗概,对文中常见文言字词句式较好掌握。

中级:在达到初级要求的基础上,思考各个故事在文中表达的意义,并结合当今社会分析其现实意义。

高级:在达到中级要求的基础上,探究故事的深层意蕴,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启示。

 

 

 

《〈韩非子〉选读》教学实录

                            

说明:本课内容属《〈韩非子〉选读》单元的第二章。

上课:(师生致礼毕)

师:我们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检查上次课学习本单元第一章《郑人有且买履者》所留作业的完成情况。

师:第一题,补充教材中关于韩非生平事迹与主张的介绍。

生:我们小组制作了投影,大家请看。(展示图文,大声朗读)

韩非(约前280-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人,法家、思想家、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荀况的学生。因多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便发愤写作,有著述十余万言。其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即秦始皇)见而爱之,以不见其人为平生恨事。后出使秦国而被留于秦;不久遭李斯诬陷致死。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况的法术思想,吸取了前辈法家的学说,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即高度集中权力,制度和依据法律,使用权术来统治国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进取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对于文艺,十分强调“功用”标准,以能否对“法治”起作用来衡量作品的好坏;重内容,不重形式。其“画犬马难,画鬼魅易”的论画名言,含有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因素。现存《韩非子》五十篇,个别篇目为后人增附或由他书窜入。《五蠹》《孤愤》《说难》为其代表作。其作品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不发空言;常以简短风趣的寓言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颇为生动、形象,对后世政论文体的写作和发展均有影响。《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削足适履》等篇,为人传诵至今。

师:很详细、全面。第二题,本文出现的寓言有哪些?

生:守株待兔,郢书燕说,郑人买履,智子疑邻。

师:好。另外搜集到的《韩非子》中出现的寓言和典故有哪些?

生:堤溃蚁穴,价重连城,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汗马功劳、华而不实、路不拾遗的等。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的确是下了一些功夫进行搜集整理。

师:老师再用几分钟时间检查一下第二章字词的预习情况。展示投影:

1.读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读音:

A.太宰因弗复

B.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

C.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

D.曩者使狗白而往

2.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A.吾今见之于君

 B.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C.人乃弗杀

D.焉往而不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师: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二章。这一章主要是故事。老师统计了一下,一共有14个故事。我们按照上节课分好的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对故事深刻含义的理解和阐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质疑,请保持交流和沟通的顺畅。老师仍保留随时发言的权利。请第1组同学发言。

生:我们组把第一个故事命名为“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师板书之)我们认为,这则故事通过孔子最终没有被介绍、引见给宋国的国君这一过程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生:我补充一下。这里人性的丑恶主要指嫉贤妒能,不顾公义。

生:难道不可以指在共同利益面前,或者在共同威胁面前,人们往往会主动地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吗?

生:我认为不是。作者是从讽刺的角度写这两个人是如何联合打压孔子的,这从两个人的对话使用的比喻和语气中可以看出来。

生:那不是违背初衷吗?子圉见孔子的时侯为什么不想这个问题?

生: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孔子比自己强这么多,不知道在第三者眼中自己和孔子比较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孔子远远超越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地位。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见孔子的决心。

师:大家同意这个结论吗?(学生表态同意)我也同意。不过我想问,有这种心里的人当时还有吗,(学生表示不知道)推想一下(部分学生点头表示有)联系一下作者的人生遭遇想一想。(学生恍然大悟)

生:老师,李斯和姚贾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韩非的结局比孔子惨多了。

师:说得好。所以说这是人性的悲剧。下面请第2组同学发言。

生:第二个故事我们命为“子胥脱珠”。(师板书之)讲的道理是关键时刻,人往往出于生存的渴望而迸发出巨大的智慧力量,借助于机敏灵巧的机智摆脱困境。

生:那我觉得伍子胥为人有问题,这不是明摆着玩赖和讹诈吗?

生: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断语。有一句话说:“对敌人的仁慈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伍子胥如果一味“温良恭俭让”,诚实地交待身份,后果会怎样?再说,正义和公理在他一边。(众生同意)

师:“有道理,我很赞赏大家的认真精神。请第3组同学发言。”

生:我们命名这个故事为“庆封走越”。(师板书之)它反映了人们都具有远祸全身的意识这个道理,只不过如果一个人罪大恶极,逃到哪儿都没用。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道理主要是,一个人想要远祸全身只有洗心革面才是根本之道,一味地逃避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生:应该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众生无异议)

师:对。仅从“行”上考虑“避难”是治标,从“心”上改弦易辙才是“治本”之策。有请第4组同学。

生:我们给第4个小故事取名为“绍绩昧巧谏君”。这个故事表面上讲绍绩昧机智巧辩,借君问醉酒亡裘的事巧谏君,实际上是讲进谏之难,韩非个人的经历中就有这样的事,正是他有切身感受,才写得如此生动。

生:我认为不仅是进谏的方法这些技术层面的事,更重要的是说道理,是传达给当政者一个理念:一味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必亡天下。

生:我也同意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劝谏君凡事节“度”的。连酒都可以亡国,其他声色犬马,各种诱惑多了去了。韩非只不过是拿酒说事而已。(众生赞同)

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还记得这句话吗?

生:记得。还有“玩物丧志”。

师:很好。相类的典故、警句要随时联想,这样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请第5组同学谈一下他们的发现。

生:我们给这个故事命名为“远水不救近火”(师板书之)它的寓意很清楚,是指在外交关系中,一定要注重搞好近邻的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不应该舍近求远。(许多同学举手)

师:看来大家还有许多看法。先请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把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出来共享。(讨论后)

生:从故事本身看是讲国家的外交重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但概括道理可以升华为人们做事情应该有长远打算,不应该只顾眼前利益。

生:还可以概括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们要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利害关系,辩证关系,关注各个因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建立战略眼光,这样决策才不会目光短浅。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事物是复杂的,但事物之间又有机联系在一起。人们只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够正确处理问题。(大部分同学赞同)

师:表扬刚才发言的同学们。任何问题都有不同的认识存在,这是正常的,但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有深浅不同的层次,要努力增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使我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请第6组同学说一下他们的成果。

生:我们组给这个故事命名为“君论剑。” (师板书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对别的人行为动机要做清醒分析、准确判断。

生:我认为还应该加上限定语,就是“从他人做事是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考虑”。(众生无异议)

师:这个补充好,对原文的解读更准确了。请听第7组同学发言。

生:我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见微知萌”。(师板书之)

师:好,“见微知萌”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段话来的,大家记一下。

生: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从事物微小的方面及时发现问题,看到了事物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师:还有哪些成语也是这个意思?

生:叶落知秋、见微知著、睹微知著

师:好。请第8组同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为这则故事命名为“鲁人徙越”。(师板书之)故事的寓意是,人拥有了某一特长,必须寻找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特长。

生: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盲目求新而脱离了这种条件,会使自己走上死胡同。(众生赞同)

师:归纳概括得准确。请第9组同学展示自己的观点。

生:我们把这则故事命名为“毁树容易种树难”。(师板书之)它的寓意是进行破坏容易,而进行建设就困难得多。

生:还有,研读这则材料,发现惠子劝诫陈轸“必善左右”,不能仅仅“贵于魏王”。说明寓意中含有人应该搞好同事关系,注意和睦群众,不能光走上层路线。(众笑)

生:要走群众路线,搞好与基层大众的关系,这是人生存立命的根本;同时也要和领导搞好关系。(众笑)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快速性变化性。人,生于社会,长于群体之中,离不开对这个人际关系系统的依存和建设。任何人不尊重甚至破坏这个系统的运行和生存法则都会付出沉重代价的。请同学们注意放开眼界看事物,不要仅局限于小的集体,只注重眼前与当下。请第10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

生:我们称这则小故事为“杨子论美”。(师板书之)用杨子的话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寓意:“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真正有才德而又不自以为贤,到哪里人们都会认为他美。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概括:在生活中人们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行贤”就可以了,不要去想评价的事,更不要自我夸耀沾沾自喜。因为评价永远是他人做的更客观、更公正。(师生均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活跃。思考问题也缜密而深刻了。好,请第11组同学展示一下。

生:我们称这则故事为“利之所在,皆为贲诸”。(师板书之)它讽剌的是在利益驱动面前,人们可以变得胆大无比。

生:在追逐利益的时候,有的人失去了平时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的人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观。

生:追名逐利,失其本心,以致迷途失性。(众生赞同)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第12组同学谈谈他们的观点。

生:我们给这则故事起名叫“杨布打狗”。它的寓意是人们要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

生:我认为这则材料也有讽刺狗的意思。(众生笑)或者借狗不识人讽刺有的人看问题只看表面现象,或被表面假象所迷惑,不重内在实质,结果闹出笑话。(众赞赏)

师:我很欣赏同学们看问题越来越有辩证性。请第13组同学表达观点。

生:我们称这则故事为“知足之足”。它寓意深刻,讨论的是二个永恒话题,一个关于财富,一个关于满足。故事合二为一,表达出追求无止境,一切满足皆自于心的观点。龙其对今天人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有指导意义。

生:另外对人们正确认识人自身的弱点或人性的弱点有好外。

生:读这个故事可以加强修养,可以让人加深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理解。

生: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借鉴意义。(众笑,赞同)

师:看来同学们认识和分析问题是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了,非常好。最后一组同学早已等急了,请吧!

生:我们把这则故事称为“三虱食彘”。它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能从近处看到自己跟别人有利益冲突,而不能从远处看到自己跟别人有共同利益,更不能认识到这共同利益往往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所以总跟虱子一样争来争去。

生:客观事物往往是有机联系的,这则故事的寓意和“远水不救近火”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对文本的解读都很好,思维活跃而开阔,思考缜密而深刻,富于辩证性。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这十几个故事有没有一些共性?

生:这些故事体现了作者韩非的智慧。

生:这些智慧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这些智慧也是中华智慧之花,文化瑰宝、文明财富。

师:这个比喻好。

生:这些故事蕴含着作者对人生、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深刻体验、洞察和感悟。

生:这些故事千百年来活在人民中间,因为它们都给人警醒,令人反思。

师:大家的总结很好。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十几个故事都是可以作为作文材料的,具体有两个用途:一是,可以在说理的时候,恰当地引用它们,使说理形象生动,为文章增色添彩;二是可以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用。所以既要熟悉它们,记住它们,储备为作文素材,还要把它们作为思维训练的材料,进行多角度作文思维训练。

师:好了,我想听听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生:更进一步了解了韩非的创作风格和论辩艺术。

生:我学会了读书的一个方法,就是透过字面看本质,意在文后。

生:我觉得我学会了分析问题,对待事物时候要头脑清醒,冷静客观,不为小利和假象所迷惑。

生: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古为今用,我学会了汲取古人的智慧来认识和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生:我的最大收获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注意全面、发展和辩证,要普遍联系,关注细节,修养心性。

生:我认为学会了用矛盾论的方法分析问题方法。

生:我认为我认识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哲理:人心不足蛇吞象。要知足。

生:通过学习对《韩非子》一书的了解加深了,兴趣猛增,我将利用课余时间研读一下这本书。(众笑)

师:很好。我敢肯定你一定会读懂它而且喜欢它。

生:我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觉得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骄傲感。(众笑,鼓掌)

师:这个“文化骄傲感”的版权是你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感想我很高兴,为大家的收获高兴,为大家的进步高兴,为大家的成长高兴。(留作业,下课。)

注: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9年第6期,题目有改动。

 

编辑:贾福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第十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忻州市温泉路90号 0350-339982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校歌